聚焦住建热词,洞察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动力与愿景
发布时间:2025-03-07
2025 年 3 月 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人民大会堂盛大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社会各界激起层层涟漪,其中住房城乡建设相关内容更是引发了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代表委员们的热烈探讨,这些住建热词,不仅串联起行业发展的脉络,更勾勒出未来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前行的清晰轮廓 。
止跌回稳,重塑楼市发展格局
在回顾 2024 年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指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过去一年的关键成果之一。通过下调住房贷款利率与首付比例这一组合拳,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大幅减少约 1500 亿元,切实减轻了购房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保交房工作扎实推进,为稳定市场信心筑牢根基。步入 2025 年,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依然是重中之重。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赋予城市更多自主调控空间,能精准对接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实际需求;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犹如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将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全国政协委员柴强敏锐洞察到,自 2021 年下半年起,历经约 3 年调整,我国房地产市场于 2024 年 9 月底迎来积极转折。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以及大力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能有效增加住房需求,为市场止跌回稳注入强劲动力。而将 “稳住楼市股市” 写入总体要求,彰显出政府对稳定金融市场、提振经济信心的坚定决心。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建议设立股市平准基金、楼市稳定基金,通过金融手段为楼市、股市保驾护航,进而提升社会整体信心,改善未来经济预期 。
城市更新,绘就城市崭新画卷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强化燃气、给排水、热力、地下管廊等建设与协同管理。这一系列举措,犹如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张广汉认为,城市更新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核心在于优化存量资源,实现城市功能的蝶变与人居环境的跃升,助力城市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提质” 的高质量发展轨道。这一转变不仅是城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抉择,更是破解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回应社会多元需求的关键路径。当部分城市步入成熟期,新增建设用地受限,城市更新便成为释放土地价值、避免 “摊大饼” 式无序发展的有力武器。
全国政协委员周岚指出,截至目前,全国已实施超 6.6 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改造 25 万个老旧小区,让 1 亿多人直接受益。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还拉动了城市的有效投资,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好有温度的城市更新,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全国人大代表吴晨则建议,聚焦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迫切需求,构建一套适用于危旧楼改建、具备强可操作性的支撑保障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居民共治的模式,加大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力度,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便捷、更舒心的幸福生活 。
“好房子”,定义居住品质新标杆
“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这是 “好房子”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建设 “好房子” 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积极作为,持续健全住宅设计、材料、技术、维护、服务等基础性制度,引导各地及房企踊跃投身 “好房子” 建设,各地也涌现出一批新建与旧改 “好房子” 的优秀样板 。
柴强委员强调,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是 “好房子” 的显著特征,后续需统筹研究出台土地、金融、财税等多方面政策,为 “好房子” 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冯远则关注到社会面临的居住环境适老化设施缺乏、照护者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结合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 “四好” 建设,构建全方位的改造体系。例如,在房屋改造中加强建筑适老化和智能化研究,拓宽门廊、加大电梯空间方便特殊人群通行,研发居家养老技术和产品,通过 “硬设施 + 软服务” 提升居家养老的安全感与舒适感 。
人工智能,赋能住建行业新变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 +” 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深度融合,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人工智能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
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认为,智慧家庭领域大模型是推动传统智能家电和家居转型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有望催生出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等新质消费品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十万亿元以上的新增长点。冯远代表则建议,从知识产权归属、责任认定、技术准入等维度,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与建筑设计融合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制度框架。针对 AI 领域人才短缺的现状,鼓励建筑类高校加快增设 “建筑 + AI” 交叉学科,将深度学习、生成式算法等纳入课程体系,为行业发展培育专业人才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住建热词,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行方向。在止跌回稳的楼市态势下,在如火如荼的城市更新进程中,在 “好房子” 建设的探索实践里,在人工智能赋能的创新变革中,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持续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