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住建要闻

住房城乡建设部重磅部署:聚焦城镇住宅工程,剑指质量顽疾开展重点整治

发布时间:2025-04-16

   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重要通知,决定针对城镇住宅工程中的隔声、串味、渗漏等突出质量问题展开重点整治行动。这一举措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切实提升住宅工程质量,以满足民众对高品质住宅的迫切需求。以下为通知的详细内容:

一、严守标准规范,新建住宅执行新规

   各地需督促工程建设的参与单位,务必严格遵循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开展工作。设计单位不得借 “优化设计” 之名,暗中降低设计标准;施工单位更要杜绝违反施工技术标准的施工行为。自《住宅项目规范》GB 55038 - 2025 正式实施之日起,所有新建住宅工程必须严格依照这一新标准执行。各地不仅要全面落实住宅在隔声、防串味、防水等方面的标准规定,还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相关技术措施与要求。

二、强化施工图审查,聚焦关键设计要点

   各地要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将住宅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交给相关审查机构进行审核。同时,指导审查机构将住宅的隔声、防串味、防水设计列为审查重点。在住宅隔声方面,要着重关注主动降噪与被动隔声的设计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对于住宅防串味,需留意地漏、排烟道、排水管道存水弯等关键部位的设计是否细致周全;而在住宅防水设计审查时,要依据 “防排结合、以排为先” 的原则,检查排水和防水措施是否完善到位。此外,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工程参建单位严禁擅自修改已通过审查的合格施工图。若确实需要修改,应按照规定流程,将修改后的图纸送回原审查机构重新审查。

三、严控材料进场,杜绝劣质建材混入

   各地应严格落实建材先检验后使用的制度,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动检测机构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取样,以确保所取样本具备随机性和代表性,坚决杜绝虚假取样和送样的现象发生。指导参建单位适当提高门窗、地漏、防水卷材等关键建筑材料的抽检比例。一旦发现材料存在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要进一步扩大抽样检测的范围。对外窗的检测,重点关注对角线尺寸、主型材壁厚、玻璃厚度以及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等指标;对于地漏,则主要检测其材质、水封深度、密封结构等。凡是检测不合格的建材,必须按照规定清理出建筑工地,严禁用于工程建设。

四、开展实体性能检测,保障住宅质量公示

   各地需在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前,督促建设单位组织开展隔声、防串味、防水等实体性能的检测工作。在住宅隔声性能检测中,重点关注门窗、分户墙的空气声隔绝效果以及楼板的撞击声隔音性能。排烟道系统安装完成后,要对其气密性能、通风动力以及屋顶风帽的避风性能等进行检测。对于住宅防水检测,既要检测防水效果,也要同时检测排水功能是否正常。此外,要督促建设单位将这些检测结果如实纳入《住宅质量保证书》,以便购房者清晰了解住宅的质量情况。

五、实施全链条监督,严惩违规失信企业

   各地要组织开展针对新建住宅工程从设计、材料采购、施工到最终验收的全链条监督检查工作。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通报。加强信用管理与市场现场监管的联动协作,对于发生质量事故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而被责令全面停工的项目,以及存在偷工减料、不按设计图纸施工等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查处并予以曝光。通过强化资质资格限制、从业限制等处罚措施,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惩戒,严格落实市场禁入措施,以净化建筑市场环境。

   各地应强化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城镇住宅工程质量问题重点整治,通过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强化施工图审查、把控材料进场、开展实体性能检测以及实施全链条监督等多方面举措,致力于解决城镇住宅工程中隔声、串味、渗漏等突出质量问题,为提升住宅品质筑牢坚实基础。各地应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一部署下,积极行动起来,将各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让民众住上安心、舒心的高品质住宅。 组织领导,压实属地责任,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部署开展重点整治工作。定期进行工作调度,扎实推进整治行动。加强科技支撑,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分析本地区住宅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广泛征集惠民实用技术的基础上,打通技术落地应用的障碍,引导企业积极实践并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牢固树立 “交付即合格” 的理念,积极宣传整治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和成功做法,为群众提供高品质住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8-2024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