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住房话题总是备受瞩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楼市的主基调被明确为 “稳”。“稳住楼市股市”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总体要求,“止跌回稳” 成为 2025 年房地产工作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好房子” 这一概念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整转型期,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出现了积极变化。今年一、二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保持了止跌回稳的良好势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城建大学校长王中良指出,房地产在老百姓资产中占据最大比重,楼市的稳定对于稳定人们的信心至关重要。同时,稳定楼市也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关键一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时,提出要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认为,“稳” 是一项全局性政策,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赋予了各地政府更大的调控自主权。由于不同城市在人口、供需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住房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精准施策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于稳定市场至关重要。他还强调,当前房地产市场需要进一步盘活存量、优化结构。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 “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水波注意到,近期部分城市开始探索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他认为,这种方式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新的供给模式,具有建设周期短、供给量大的优势,能够迅速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减轻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促进租赁市场的发展。不过,他也提醒,政府在采购和分配房源时必须秉持公平、透明的原则,政府采购应通过公开招标进行,确保购房程序公正,避免只收购特定开发商的房源;在分配过程中,也要确保公平,防止保障房资源被不符合条件的人群占用。
住房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群众住上 “好房子”。那么,究竟什么是 “好房子” 呢?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要 “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具备 “安全、舒适、绿色、智慧” 的特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需求已从 “有没有” 向 “好不好” 转变,建设 “好房子”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据了解,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住宅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 3 米。
王中良表示,过去许多房子千篇一律,建筑理念陈旧,难以满足人们对优质居住环境的需求。因此,建设更多 “好房子”,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住宅建设标准,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体系。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标准规范。
建设 “好房子” 离不开科技创新。王中良指出,未来的房子将与传统房屋大不相同,在设计建造过程中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例如,全屋智能化系统可根据主人的生活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柔性光吸收材料的运用能打造出 “零碳房”,实现光能自发电;在一些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房子还可以实现地热供暖等。“‘好房子’应该因地制宜,虽然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但一定是绿色、舒适、智能、安全且有人文情怀的。” 王中良总结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4.4 万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相关负责人提到,收购的商品房将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职工宿舍等。
作为高校教师,张水波深知年轻人购房压力较大。他认为,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更适合以租房为主,以避免长期房贷对经济和职业发展的限制。“改善青年的居住品质并非追求奢华大户型,关键是要满足他们独特的生活需求,提升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张水波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兼航天产品部主任施华君谈到,上海的安居政策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较大,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选择入住人才公寓,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这些公寓通常交通便利,装修风格和生活设施也符合年轻人的喜好。他表示,解决青年人才的安居问题,将进一步推动大城市的创新发展,为社会注入更多活力。
秦荣生一直关注青年租房问题。他建议,政府应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根据青年的收入特点制定合理的租金标准,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在选址上,应靠近产业园区和交通枢纽,方便青年通勤;同时,优化申请流程,通过线上平台简化手续,让符合条件的青年能够便捷入住。
此外,秦荣生还认为,无论是保障性住房还是租赁住房集中区域,都要完善周边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满足青年的社交和休闲需求,提升他们的居住幸福感,助力他们在城市中安居乐业。他建议金融机构探索推出适合青年的住房金融产品,如创新住房储蓄模式,帮助青年积累购房资金等。“总之,要多管齐下,共筑青年安居梦。” 秦荣生强调。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