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住建要闻

推动京津冀迈入 “1 小时交通圈” 建设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4-08-23

   在北京通州区潞城镇的一片开阔地之下,正孕育着一座震撼人心的超级工程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其地下建筑规模堪称宏大,总面积达约 128 万平方米,相当于 5 个国家体育场 “鸟巢”,土方开挖量更是惊人,约 1400 万立方米,等同挖出 7 个昆明湖。


   如此庞然大物的地下主体结构分为三层。地下三层是城际车站站台与轨道所在;地下二层为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地下一层包含城际车站进站厅、城市公共空间及商业配套。


   为打造这一超级工程,创新施工方法必不可少。项目采用 “盖挖逆作” 法,桩基数高达 1 万余根。如同盖房顺序的颠覆,先支柱子搭房顶,进行地下一层顶板施工,再从上往下逐层挖掘。同时,“超级管理” 也至关重要。近 20 家设计施工单位参与其中,最多时有 1 万余名工人同时施工。为此,专门打造了智慧建造平台,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控人员、物资信息,还能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未来需求,合理调配资源。目前,工程土方施工已近尾声,主体结构完成 92%,设备安装完成 40%,正全力冲刺年底主体基本完工。


   在规划设计上,这里致力于实现高效互联与站城融合。未来 80% 的换乘有望在 3 分钟内完成,与地面楼宇平均衔接时间不超 4 分钟。为此,设计了约 160 个出入口以及 22 处 “垂直交通核”,采取 “多进多出、多点落客、立体接驳” 的交通组织方式,并实施平层换乘、安检互认等举措。枢纽上方的 5 个采光井搭配独特的 “京帆” 屋盖,既传承了大运河的帆船文脉,又实现了采光、保温、节能等功能,还将成为城市独特景观。枢纽上方未来还将开发大面积的办公、商业和居住空间,打造 “三轴三带、一心多点” 的空间结构。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实现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交会。它能让人们 15 分钟直达首都机场,35 分钟抵达大兴机场和河北唐山,1 小时到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按照远期规划,将实现轨道交通 “四网融合” 与 “八线交会”。目前地下三层的主站房已开始装修,开通初期将接入地铁 6 号线、平谷线和京唐城际铁路。这一枢纽的建成,对于京津冀地区 “1 小时交通圈” 的推动,以及周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8-2024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