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住建要闻

以锲而不舍的劲头推动改革落实到位

发布时间:2024-08-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落下帷幕后,各地区各部门迅速展开行动。


   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离不开一份纲领性文件,即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不但精心谋划改革举措,还对这些举措的落地见效予以指导,着重强调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从时间脉络来看,全会从谋划到部署,《决定》自起草到发布,钉钉子精神始终常讲常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郑重叮嘱:“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那么,钉钉子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这彰显着百年大党的风范,是新时代的鲜明印记。“制定出一个好文件,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后续的道路更为漫长、艰难且艰辛。把目标转化为行动,让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就在于落实。


   中国的改革在众多人眼中堪称不可思议,它以世界级的规模,应对着世界级的难题。越是向前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便会愈发深刻”,到处都是需要较真碰硬的博弈、真刀真枪的较量。然而,“改革再难也必须向前推进”,此次绝非另起炉灶,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向深处走、往实处去。可以说,抓落实,是 “实践续篇” 的奋力书写;也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 “时代新篇” 积蓄能量、赋予能力。


   回首过往时光,实则是在瞩望前行的方向。新时代以来,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于全局上谋划布局,在关键处精准落子;大气污染治理,致力于让 “‘APEC 蓝’能够长久保持下去”;全面从严治党,有着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 的坚定决心…… 从许下承诺到践行承诺,一锤又一锤地敲打,历经了多少场硬仗!脱贫攻坚堪称新时代最为生动的写照之一,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却始终矢志不渝,只因有着最深切的牵挂、最坚定的决心,“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最终实现了千年梦想,经过百年奋斗,一朝梦圆。


   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


   看到的是对历史的责任、对人民的担当。破除藩篱、优化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大胆地尝试、勇敢地闯荡。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决心坚定前行,以 “杀出一条血路来” 的勇气一往无前,彰显出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的如磐初心。


   看到的是众志成城的气魄、势不可挡的气概。“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能量如同朝阳,喷薄欲出;如大潮,奔腾浩荡。“只要是我们看准了的、认定了的事情,坚定信心、下决心去干,就没有干不成的”。


   看到的是科学决策之后,对事物规律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推动落实的方法指引。改革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逐步发展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引领前行,以主动的历史担当把握时代潮流。中国的发展,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探寻规律、明确方向,有目标、有步骤、有章法地稳步推进。


   思想的脉络总是有迹可循。从年轻时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到党的十八大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一步一个脚印。“我提倡钉钉子精神,这得从我做起啊!” 多位参与文件起草和政策论证的人都曾回忆,习近平总书记一锤定音,使得许多讨论多年、停滞不前的深层次改革得以破冰启动。


   当年在正定,习近平总书记奔波于乡间田野,与百姓拉家常、谈生产;在福建,三进下党、五赴长汀、七下晋江;在浙江,十多次走访义乌,寻找难点、思考发展、谋划办法;到了上海,走遍全市区县,经常到老旧小区、里弄去转一转,琢磨那些 “老大难” 问题的解决之道…… 以身作则,无需多言,便能取信于人。但凡承诺的事情,便不遗余力地去推动,夙兴夜寐地去落实,哪怕山高路远,也无惧风雨兼程。


   在新时代里,许多密切关注中国的外国政要,在多个场合不约而同地感慨 “言出必行” 的中国态度、“说到做到” 的中国风格。这份行动力令世界惊叹,以至于当看到中国一次次完成堪称奇迹的行动目标时,他们由衷地赞叹。这一次,也有国外观察者分析,若想了解中国的未来,只需看看他们的规划,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蓝图必定会成为现实。


   时间是最大的变量。


   落实所锚定的时间跨度之长,并非一年两年,而是积跬步以至千里,需放眼长远。“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单位来计算,而是以百年、千年为单位来考量”。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这是共产党人的政绩观。


   落实推进的时间之紧迫,同样不是一年两年,而是 “时时放心不下”,必须只争朝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习近平总书记常常以天数来丈量,目标提出了多久,距离目标完成还剩下多少日子。党和国家的事业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接力推进的,“不能拖延也不能抢跑”。


   那么,究竟该如何钉钉子呢?


   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有篇《抓落实如敲钉子》的文章。文中以 “钉不到点上”,比喻 “撒胡椒面”、浅尝辄止、朝三暮四;以 “只钉一两下” 或 “钉个三四下”,阐明 “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 的道理;再拿 “敲钉子也不能光凭着一股蛮力,逢墙乱钉”,来讲述 “抓落实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要钉到点上,首要的是深刻领会改革精神。


  “要防止空喊改革口号,防止简单转发照搬中央文件,防止机械式督察检查考核”,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督办的就是这些顽瘴痼疾。习近平总书记曾注意到 “传达不过夜” 的现象,学深悟透必定需要时间,又怎能一蹴而就,把传达迅速当作落实有力呢?


   仔细研读《决定》,每一项改革举措,无不深深扎根于博大深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也是理解改革精神的源头活水。《决定》里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大食物观” 一脉相承;《决定》里的 “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和总书记思考的粮食生产 “地区剪刀差” 前后贯通;“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呼应了前段时间阐释的 “传统产业也有新质生产力”……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渗透在改革的方方面面,被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中。


“致广大而尽精微” 源自《中庸》。落实工作,恰恰融合了看似相互矛盾的宽广博大与细小甚微,二者辩证统一,相互赋能、彼此成就。


   所谓广大,讲的是大局观。“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破解重大问题,需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党员干部不仅是 “改革的组织者”,同时也是 “改革的对象”,正所谓 “观操守在利害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的命运交响曲,关系到古老而青春的中国的兴衰荣辱,容不得 “屁股决定脑袋” 的短视行为,见不得 “同组织讨价还价” 的狭隘之举。计利当计天下利。


   而精微,指的是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提到在正定建农村研究所,讲述了实现现代化的 “土办法”。“土办法” 也是接地气、有锐气的办法,蕴含着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的改革智慧。在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的效果导向下,势必就像总书记所强调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不要搞一种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不是一哄而起、一哄而上”……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只有精确改革、精准施策,才能行稳致远。


 “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犹如大河浩荡奔腾、冲关夺隘、千折万转。一整套的改革方法论,包括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贯穿始终。


   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阐释得极为深刻透彻。何为系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显然不是,“九龙治水、各管一头” 也与之背道而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记得,扎根敦煌的樊锦诗说到壁画保护时提到,既怕风沙侵蚀,也怕雨量增加。改革又何尝不是对 “时度效” 的统筹?会发生 “化学反应”,各种不可预料、难以预料的因素也会随之而来。处理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唯有像十个指头弹钢琴那样,把握好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创新思维,乃当今中国深切呼唤且党中央始终积极鼓励倡导之物。创新与守旧截然相对,在快速前行的中国,新矛盾、新问题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直面问题精准施策,既精心谋划顶层设计又大力推动基层探索,此乃对当代中国的精准评判表述。拥有超过 14 亿人口的中国,每日于创新中化解难题,每一步都在创新里实现改革突破。“应尊重基层群众的创新创造,激励地方果敢地尝试、大胆地开拓,善用试点试验之法,促使改革持续获取新突破。” 创新,恰似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犹如春水破冰般锐不可当。从小岗村的勇敢探路,到深圳的大胆试水,从浦东的奋力闯关,到前海的积极开发,再到雄安的昂扬启航,哪一个不是将创新当作关键支点,撬动了至今仍在持续推进的历史性前行步伐?


   新与旧相互推动如舒展画卷,宛如丹青妙手绘就翠峰美景。改革无论怎样推陈出新,都深深沉淀着千百年文明的精华,都紧紧凝聚着实现复兴梦想的强烈夙愿。“发展民生安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改革均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 此次全会,拟定 300 多项改革举措,计划于 2029 年新中国成立 80 周年之际完成任务,这乃是新征程上的崭新坐标。习近平总书记言辞恳切:“我们必须拿出坚韧不拔的劲头,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切实落地见效。”


   小小钉子蕴含深刻大道理,内藏治国之智慧、强国之良策。


   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车轮奔腾不息。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推动如此广泛领域、如此宏大规模、如此强劲力度的改革。脚下的这条通往光荣与梦想的道路,乃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路径。无论多么艰难险峻,始终一锤接着一锤敲,始终坚持 “紧盯不放、反复推动,直至取得成效”,正如总书记所言,“并非没有权衡考量过。但我们坚定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殷切期待。”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8-2024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