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一枚印章管到底”改革的实地观察
发布时间:2024-07-29
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革新,助力雄安新区建设蓬勃发展
“仅 1 个月,就完成了从拿地到进场平整、土方开挖,这速度简直不可思议。”7 月 23 日,负责中国中化大厦前期报建工作的张玉鹏向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今年 3 月,大厦成功封顶;6 月,最后一个构件安装完毕;当下,内部精装修已推进至 25 层。
令人惊叹的并非单纯的建设速度,而是行政审批效率的大幅提升。这种提速,得益于“一枚印章管到底”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作为雄安新区标志性建筑的中国中化大厦,高达 150 米,是新区内最高的楼。依照过往常规,如此规模的工程,办理施工许可起码要半年时间,“所有材料,包括施工图、精装图、机电、园林、景观等等全部备齐,方可开工。”项目开发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是新时代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重大战略部署。曾经,审批时间长、流程繁杂,一度制约了雄安新区的建设步伐。
怎样实现审批提速?雄安新区给出的答案是“改革”:推行“拿地即开工”以及施工许可分段审批。改革率先在房屋建筑工程和土方作业量大的市政工程中展开:先行招标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降水工程,获取施工准备函,非主体工程即可动工;后续,施工条件成熟到何种程度,施工许可就审批到相应阶段,切实做到审批服务于建设、推动建设加速。
在雄安新区,施工许可不再是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而是将房建、市政、水利、公路、水运、园林等多个行业规则各异、手续不同的许可,整合为统一标准。“无需再向多个部门申请多种许可,如今仅这一个——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张玉鹏说道。
如此众多不同的业务,是如何协调统一的呢?
2020 年来到雄安新区工作的卢泉岩,初次领略到如此“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他所在的建设和交通管理局,业务范畴涵盖城乡建设、综合交通、水利水务、市政园林、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汇聚于同一部门,使得许可审批得以整合归一。
整合的不单单是建设和交通管理局。雄安新区的大部分行政许可权已集中至公共服务局统一行使,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所有审批职能部门悉数进驻,824 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大厅里、窗口前,办事人员不再只是简单接收材料,他们由各个职能部门派驻而来,熟悉各项审批流程,从受理到办结均在中心完成,“一枚印章管到底”,高效处理每一件事。截至目前,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累计用章已达 8 万余次。
众多窗口之中,投资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异常忙碌。
数年来,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历经多次细微调整,卢泉岩见证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授权试点,在承诺制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和施工准备函可于同一天获取,相较以往多方筹备手续,节省至少 7 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等 3 种告知书和施工许可证同步取得,又至少节省 10 天时间……
审批速度加快的同时,建设质量也要有保障。强化质量监管,仍需依靠改革创新。在雄安新区,质量监督数智化转型成效显著:实现政务数据共享,推行非接触性执法检查,施工建筑信息模型阶段性录入校验,借助数据评估风险点。
让办事不再四处奔波,让投资落地更为迅速,让建设施工更加顺畅。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途中,雄安新区正交出崭新的答卷。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