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住建要闻

借助数字技术力量 精心守护雄伟长城

发布时间:2024-08-14

   在北京的广袤大地上,八达岭长城雄伟壮丽,箭扣长城险峻雄奇,司马台长城构造精巧……诸多长城段落蜿蜒盘踞,坚实矗立,它们作为万里长城的关键组成部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自迈入 2000 年以来,北京积极行动,先后推动了 120 余项长城保护工程。不仅创建了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还启动了一系列前沿项目,如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长城形变与残损监测项目等。同时,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被巧妙应用其中,让这古老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闪耀光芒。


一、数字化记录:构建全周期数字档案


   在延庆区的大庄科长城周边,绿意蓬勃。城墙上安装的多组设备,包括云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可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远在 50 多公里外的“文物数字化档案与健康管理”平台上,大庄科段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的详细信息清晰呈现。


   2022 年启动的这一修缮项目,采用了多专业协同、全过程跟进、数字化跟踪记录的创新模式。以考古工作为例,研究人员在四个关键时间点对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数字信息采集,从宏观的地貌植被到微观的文字砖铭文,都被详细记录在三维数字模型中。


   此外,通过布设智能物联网设备,不仅记录了修缮项目实施过程和周边植被生长情况,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推出的大庄科长城云展览,更是让观众能身临其境感受长城的魅力。延庆区还借助无人机倾斜摄影和红外线高空测绘,建立了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实现了长城数字化管理,并计划开发丰富的长城数字应用场景。


二、数字化监测:自动判别形变情况


   在北京建筑大学城市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多台电脑实时展示着多个长城点位的气象和振动等信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长城部分点位受损严重。


   为此,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率先开展了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长城形变监测技术研究。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影像并构建数据库和智能化识别模型,能自主识别长城形态特征和损伤类型。同时,深入分析自然气象条件对长城形变的影响,构建云监测技术体系进行风险预警。


   目前,预防性保护已在更大范围开展,如全域长城航拍监测已启动,未来有望实现形态变化智能化自动识别监测,并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


三、微痕提取:解开长城碑刻神秘密码


   在延庆区四海镇的九眼楼长城,一些残损石碑嵌于墙上,部分石碑文字难以肉眼辨识。长城碑刻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但许多因岁月侵蚀而字迹模糊。


   2022 年,相关课题组对延庆区 54 块长城碑刻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微痕提取研究。微痕提取利用专业设备进行无接触扫描和拍摄,再经专业算法处理数据,使模糊文字得以重新显现。例如,通过这一技术,一块九眼楼长城石碑上记录的历史场景得以清晰还原。经研究,碑上超过 1/4 的文字需进一步识别,最终直接识别出 1000 余字。长城碑刻研究对于全面解读长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还将继续深入开展相关工作。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8-2024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