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中各个单位都是怎样的关系?看完涨知识了
1、先说说建筑行业内的各个参与单位:
建设单位:也就是甲方、业主,出钱做项目的人。如果是房地产,那就是开发商;如果是市政项目,那就是政府成立的某投资公司或其他公司;如果是厂房,那就是某企业;如果是其他民用项目,那就是各种公司。
指挥部:这是个特殊的角色,只有在市重大工程中才会出现。重大工程为了保证项目顺利的完成,一般会有政府领导挑头,成立指挥部,协调所有的重大问题。如果是比较重大的项目,可能会出现区长、甚至副市长这样级别的人来挂帅领导指挥部。相当于建设单位的核心。当然这一般是在政府重大项目才会出现。一般商用和民用项目,是没有的。
代甲方:一般非常大的项目,凭甲方的人力和技术能力是管不过来的,所以就出现了代甲方这个角色。也就是相当于董事局和管理层的关系吧。一般而言,代甲方找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一般民用项目或外资项目,大多数是找靠谱的咨询公司。如果是政府重点项目,则会从各个部门和承包企业里抽调专业人士组成代甲方。比如,上海的一些重大项目的代甲方,一般是从上海建工集团(包括旗下各子公司)、各部门、各相关机构抽调一些老资格的专业人士来组成相对固定(因为工程不断)的代甲方。
监理单位:毫无疑问,监理单位是代表甲方的利益,来监控整个工程的。一般也是采取甲方聘用制。同行来说,一个项目可能会同时聘用好几个监理单位,比如工程监理和审计监理,或者按照不同的专业聘请不同的监理(如建筑和安装、装修)。当然也可能所有的活都让一家监理公司来做,这一方面要看工程大小、另方面也看各方面关系和利益的协调。
勘察单位:项目要开始做,首先要勘察,对所在地的人文地址、岩石情况进行考察测量工作。没有勘察报告,后续设计单位是没办法进行设计的。一般勘察单位都是勘察设计院,也是设计院的一种。
设计单位:设计院不必多解释。一个项目可能只有一家设计院,也可能有多家设计院,这个看具体的情况。
总承包单位:现在基本实行总承包制,就跟你家里装修,你找个装修公司一起打包搞定,你那有精神头去分别找电工、木工、水工和泥工?由于行业的历史原因,在各工种中,土建单位是大头,也是相对最上游的施工企业。所以现在大部分的总承包单位都是各省市的建工集团、或民营建筑公司。当然也有一些项目会让机电安装公司、甚至设计院来做总承包。这其实只要有总承包资质,都是可以的。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是具体负责干活的了。按照工种,分为土建、机电安装、装饰、幕墙、绿化、监控安保。。。施工单位一般和总承包单位签合同;或者和甲方(代甲方)直接签合同,同时和总承包单位签订管理协议。
施工队:一般的施工单位只是管理,没有自己的工人,所以施工单位下面还有分包的施工队。施工队来自五湖四海,可能是施工单位的固定合作伙伴。负责具体的施工。
设备材料供应商:现在项目动辄采购很多大设备和材料,为了降低成本,当然也有利益的原因在里面。越来越多的甲方直接采购设备或主材,而不是全包给总承包单位或施工单位。比如发电机、制冷机组、空调、高低配电柜、电缆等“大手笔”材料。
其他行政参与单位:各行政部门都会参与到一个项目中来,供电局啊、市政啊、环保啊、人防啊、消防啊、质监站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2、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简单而言,建设单位(甲方)出钱,当然背后可能还有各种投资商,这个不展开。
甲方出钱请专业的代甲方来管理,
同时
聘请监理公司来按照工程规范来监控现场质量,
聘请勘察设计和设计院来进行图纸设计,
聘请总承包来负责工程施工。
甲方或总承包再来分包给各个施工单位来完成各个单项工程。
施工单位再分包给自己的施工队来完成合同内容,一般施工单位和施工队是劳动力外包,也就是所谓的家庭装修中的清包。
设备材料商或者和甲方签合同、或者和总承包或施工单位签合同,提供图纸所表明型号的设备和材料。
各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管。
总而言之
代甲方、设计、监理代表甲方利益;
总承包、施工单位、施工队、设备材料商代表乙方利益;
各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行使监管和监控。
但实际中,无论是质量问题还是神马问题,我认为甲方都是首页原因,现在的舆论风气把施工单位过于妖魔化了,关于这个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子不教,父之过
3、招标、发标、投标与中标
其实这里很容易理解,凡是甲方要花钱出去聘用的,都要通过招投标制度。包括寻找合适的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
但一般而言,在一个地区,知名的监理和设计单位也就那么几家,所以不需要那么繁琐。而总承包和施工单位都是跨地域接项目的,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必须通过招投标制度。
甲方做好预算和技术要点,然后进行公开招标。邀标(邀请制)或公开招标,一般都是邀标制,就是定向向一些知名企业或关系户发出邀请,请他们来投标。
施工单位们来了以后,要向他们发标书(就是甲方的要求),这叫发标。
施工单位根据标书制作投标文件,一般分为商务标和技术标两大块。商务标就是关于价格和数量,技术标就是关于各种技术方案和规范。做完之后装订成册,做的漂漂亮亮地在规定时间递交给甲方,这就叫投标。
甲方根据这个进行评分,或者各种内幕操作,这个过程就叫评标。最后宣布哪家单位中了,这就叫中标。
再延伸一下,几家施工单位背地里联合起来达成一致,或者一家单位找好几家利益相关单位来从门面装样子,一起参加投保,其实最终不管谁中标,已经说好利益划分了,这个就叫围标。而参与装门面的单位一起来投标,这个过程叫陪标。
4、关于水很深
其实不要以为水很深,水的确很深,但说到底,无非是关系和利益的平衡。
比如,甲方下面某关键人物,有自己的小伙伴做施工单位,他从中做些工作,让自己的小伙伴中标。再比如,市里面某领导打招呼,希望某施工单位或者某个品牌的设备材料商能够进来,那么甲方运筹帷幄一下。其实也就是这点事,看最终如何权衡了。
这些事,各行各业每天都在上演,不仅仅是建筑行业,只不过建筑行业相对标的大一些,少则几百万,动辄几亿、十几亿、几十亿,利益大了,这里面的关系也就复杂了。同时一个大项目,设计到非常多的参与单位,就更加错综复杂了。
同时,建筑行业也有着自己鲜明地特点,参与人员相对更加粗一点、年龄也大一些,不像那些互联网、IT行业那么文绉绉都是年轻人。所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卡拉OK、回扣、送礼、搞定文化、甚至动用黑社会处理一些事情,都是很常见的。所谓的路子很野,这也让外人觉得建筑行业水很深、很复杂。其实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关系和利益的平衡。关于项目经理,我模仿花总写过一个比较调侃的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顶级工程项目经理装逼指南(仿花总体)
大家可能更感兴趣都是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关系。那我继续来八一八。
理论上讲,监理代表甲方利益,施工单位代表乙方利益,两者是监管和冲突的对象。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工地上,两者相处的是非常融洽的。
因为我之前的经历都是大工程。这种项目,其实监理方和施工单位,基本上会经常在工地上碰到,过来过去就那么几家单位,领导和领导之间都是比较熟悉的。
此外,大施工单位一般做事非常规范,基本上都是按照图纸和规范在干活,而监理则按照规范对工程质量和材料进行监管,一般上不会出现大的冲突。当然说实话,现在的劳动力水准是一降再降,项目遍地开花、劳动力也很紧缺,又要保证进度,施工单位也很难,难免在很多细节上施工不到位,这就需要监理提出整改意见,然后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而施工单位平时和监理关系维护好、打点一下,平时多喝喝酒、拉拉关系、塞塞红包。有些可过可不过的问题,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但原则性问题,监理也不敢打马虎眼,毕竟监理也要对工程质量负责,对甲方负责。而且又是第三方角色,本身就很敏感,监理也会有自知之明的。施工单位也一样,也要对工程质量负责,也不会过分乱来。所以实际情况,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
有实力的施工单位遇上好的监理单位,会把工程做的更加好,互为促进。
另外,现在这个商业社会,企业都是要赚钱的,所以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收益。因此,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和甲方、总承包和审计监理搞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为了结算好一点,另外也希望甲方和总承包以后在做其他项目的时候,能够继续找自己。
再说说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关系,这两者没有明显的冲突关系,一般相对都比较和谐。以前呢,施工单位要赚钱,就要靠增加账,就是原来的施工图纸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调整修改,金额肯定会越改越多,尤其是已经做好的东西再改,这都是施工单位的利润来源,所以施工单位会千方百计和设计院搞好关系,尽量多的进行设计修改。
同时,设计院一般对施工单位也会客客气气的,毕竟施工现场错综负责,各工种之间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设计院毕竟是纸上谈兵,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果施工单位天天在工地上,给设计院挑刺,设计院也受不了。而且施工单位是天天和甲方、总承包呆在一起的,关系会更加近一些,设计院则一般现场是不派人的,特别大的项目除外。
当然,设计院也不能无原则的无止境修改,改的太多了一方面给甲方增加费用,一方面也显得自己没水平。
下一篇:公路工程现场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